在线讲座

【迎新春系列活动】“探寻千年习俗”云课堂(五):中国民俗文化

来源:系统管理员 | 时间:2024-02-20 16:55:37 | 浏览:562

1月23日—2月24日,2024春节文化系列主题活动之一“探寻千年习俗”云课堂活动,精选《CNKI群艺学堂》平台中与中国古代衣食住行、民俗相关的视频课程,面向广大读者免费开放学习。课程每周二在线播放!不要错过~



第五讲: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涵盖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婚丧嫁娶到宗教信仰,都包含着深深的文化底蕴。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端午节则有赛龙舟、包粽子等习俗。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民俗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

1.png

▲ 上集,视频来自《CNKI群艺学堂》


主讲人:段宝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拓展阅读


在古代,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因此形成了许多与之相关的习俗和仪式。这些习俗不仅仅是形式,它们还蕴含着人们对婚姻的期望和祝福。今天为大家揭示古代婚礼中的一些习俗。


说  媒

也叫“提亲”,锡伯族婚俗。先是男方父母和亲友,在本村和外村物色年纪相当的姑娘。而后,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提亲,介绍男方家庭成员、男青年才貌及家庭经济情况等。媒人最好是本族内有名望、能说会道、年岁相当又与女方家长关系密切的人。首次登门需带瓶酒,作登门礼,如果女方家长接受了礼酒,说明有提亲的余地。经媒人说合,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便择日定亲。


订  婚

议婚过后,继之便是订婚,又称“过定”、“送定”(即正式订婚)、“小聘”,峡江县称“扎记”。双方同意联姻后,男方婚姻当事人及媒人携同几个亲朋好友,选好吉日良辰,送一定数量的彩礼、聘金、糖饼、鸡、鱼、肉、糯米等礼品到女家。有钱人家,在“过定”中要大讲排场,备办很丰厚的礼品和聘金,送至女家,并请三媒六证骑马或坐轿一同前往。峡江人在订婚时,男方备办对鸡、对鹅、对鱼、六至十斤猪肉、一个茶叶包、一个红枣包、一个墨鱼包、一个虾公包,每包四两,送往女家,女家鸣炮接礼,女家收下聘礼后,同时也要向男家回送礼物,并宴请亲朋吃订婚酒,表示女儿婚事已定。在订婚这一天,男女两家都要悬灯结彩,还要特别宴请酬谢媒人。


发 奁

又称送嫁妆。主要成俗于近代,但早在汉代便在贵族中盛行。此风俗遍及中国各个地区,各少数民族也不同程度地流行此俗。送嫁妆是女家的事,一般在吉期前一两天举行。女家把所有陪嫁,分装在箱子和食盒里,雇人抬去,两人一抬。由新娘的兄弟押送到男家。嫁妆的丰俭因贫富而异。

2.png

光绪帝大婚图(局部)


傧  相

举行婚礼时陪伴新娘的伴娘和陪伴新郎的伴郎。多由深谙礼规、相貌俊俏、气度和蔼的青年男女担任,他们也往往是新人的契友闺朋。有单伴、双伴、长伴、短伴之分。在旧式婚礼中,伴郎、伴娘要极力维护倍受取逗的羞涩的新人,还要帮助应酬接待来宾。民国以后开始流行新式婚礼,男女傧相更是必不可少的角色。


上 头

亦称“上梳”。旧时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女子出嫁前更改头饰的仪式。


以上阅读内容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若您感兴趣可点击本微信号菜单栏“传统文化库”或登录ctwh.cnki.net学习。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梅州市剑英图书馆

梅州市图书馆学会


联合主办

各县(市、区)图书馆


支持单位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终审:李汉兴

初审:钟鸿圣

编辑:叶舒婷

供稿: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