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知识小课堂
● 古籍结构
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的名称。
➢ 书衣:俗称书皮,也称封皮。是为保护书而在书的前后加的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 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 书叶:按文稿顺序排列的书写、印制的单张纸叶。
➢ 封面:位于护叶之后、所有书叶之前。常镌刻书名、作者、刊刻时间及地点等项内容。
➢ 护叶:也称副叶,用以保护书芯或连接书衣。一般是一张空白纸。在书名叶或前或后。
➢ 书芯:指书衣以内或未上书皮以前已订在一起的书册。
➢ 书脑:书芯订捻、缝线以右的部分。即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
➢ 书背:又称书脊,与书口相对,上下封皮相隔或连接的部分,相当于书籍的厚薄度。即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所以称书脊。
➢ 书头:书籍上端切口处,又称为书首。
➢ 书根:书籍下端切口处,亦称书根、书脚。有些古籍在书根上有书名、卷数、册数,但书根上这些题名不一定准确,有些是刻板时印上,有些是藏书者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护而写上去的,多半是简名。
➢ 书角:天头和地脚右端。
● 古籍修复
古籍修复,指古籍修复的过程。古籍修复因为时代和流派不同修复过程也不同。大体可以分为检查、拟定修复方法、拆线、拆纸钉、拆包角、清洗书页、处理虫眼或者托表等、装订。
修复人员修复前要登记古籍书目基本信息,包括书名、书号、册数、页数、版本、破损情况等。待修古籍需在修复前拍照,保留古籍基本书影信息。
古籍修复要坚持“最少干预原则”、“整旧如旧原则”、“可逆性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的原则”。要求修复人员尽量少地在藏品上添加修复材料,避免因过度修复而造成的保护性破坏,尽量保留古籍文献的各种研究信息。在修复中尽可能保持古籍文献的原貌,在修复工作中使该文献的残破部分得到养护,决不使其它部分的现有状况产生任何形态上的改变。如果将来 发现有更科学更适宜的保护修复技术,随时可以更换修复材料,回到修复前的原来状态。修复中所用的修复材料(纸张、线、颜料、墨等)必须与原始文件的材料有一定的色差,避免与藏品本身固有的历史信息混淆。
● 古籍修复工具展示
主要有工作台、毛笔、糨糊碗、排笔、镊子、棕刷、喷水壶、压书板、压石、起子、剪子、锥子、裁板、尺子、刀子、敲锤、针、真丝线、压平机等等。
● 古籍修复展示
《著花庵集2》是梅州市剑英图书馆馆藏古籍,为清代四眼线状古籍。修复前主要存在书口断裂,书页有虫洞,封面、护叶、部分书页天头地脚破损严重等问题。修复人员补齐书口、虫洞、添加了新的封面、齐栏、穿线后,修复如下:
修复前 修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