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书单
重
阳
节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节日传承至今的两大主要理念。
我国的各大传统节日,多与人文精神有关。作为载体的诗词歌赋,将古人当时的情感和节日文化融合在一起,传递到千年之后的读者心中,余韵悠长。其中最著名莫过于唐代诗人王维咏重阳的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道出无数人怀乡思人之情。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虽然当下重阳节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已不及其他传统节日,甚至不足以有一日法定假期。但我们仍然不能忘记它传承了千年的节日风气与习俗,以及背后的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之美。
节日溯源
重阳佳节
因《易经》以“六”为阴 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名重阳。“九九”,音同“久久”,古人借助重阳这个美好的日子,聚会享宴、寄托长久。而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所以后来,我国把每年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的节日。
历史起源
重阳节历史悠久,起始于远古 。在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民间习俗
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时期,《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书籍推荐
王
丽
踏秋的重阳
内容简介
▼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但是,当我们为中华文化而自豪时,也要正视其在近代衰微的历史。相对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来说,这仅仅是短暂的低潮,是喷薄前的力量积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5000多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的文化纵深感,蕴含丰富的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经受到社会各界重视。这不但对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护也是重要贡献。
(扫码阅读)
文化记忆的追寻与重建
林
慧
内容简介
▼
传统节日是我们当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在全球文化加速交融和社会全面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传统节日面临着诸多挑战。本书作者力图通过国际的视角,通过对国外传统节日成功保护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来探讨中国的节日遗产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性对策。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传统节日在当代的重建。对传统节日这份丰厚的文化遗产进行现代性反思和重建,既是弘扬本土传统文化价值,进行文化建设,应对文化全球化挑战的一个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对自身文明传统不断确认、自我认定的一个现代化的过程。我们应该尊重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规律,找到与时代相适应的传承形态,与时俱进,发展它,丰富它。节日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来塑造。
(扫码阅读)
吕
伯
攸
朱
昱
重九登高的起源
内容简介
▼
本书精选了吕伯攸先生创作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寓言、幽默故事、侦探故事等。在妙趣横生的故事中阐发生活的真谛、做人的道理,寓教于乐,至今都是少年儿童心智培育的好素材。故事不仅充满趣味和悬念,并且也在故事中蕴含着深刻教育意义。用最精炼的故事,讲述直指人心的道义。更有一些趣味小故事,让人阅读后能够莞尔一笑,充满童趣。本书的选篇适合青少年学生自主阅读,感受儿童文学大师充满意趣的作品;也适合亲子阅读,是家长给孩子心智培育的好素材。国内知名插画师用生动的图画将故事内容更直观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