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图荐书

【e读】大暑|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炎夏日

来源:系统管理员 | 时间:2021-07-22 10:58:07 | 浏览:917

1.png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阳历7月22~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天气酷热,雷阵雨较多,民间有饮伏茶,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


大暑习俗



饮伏茶

2.jpg

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喝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烧伏香

3.png

古时三伏天有烧伏香的习俗,伏香有两种,一种是祈福的香,还有一种是治病的香,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中药香熏、灸烤人体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






晒伏姜

4.jpg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古人的降暑方式

除了传统的节气习俗外,大家对大暑最深的印象莫过于热~热~热!那古人没有空调、电风扇,又是如何熬过漫长夏日的呢?莫不是靠着意念挺过去的?

5.png


扇子


6.jpg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要说古往今来最不过时的纳凉工具,当属扇子了吧,时至今日,还有人靠着扇子摇来阵阵轻风呢。作为十分平民化的物品,扇子有着“摇风”、“凉友”等别称。

凉席


7.jpg

《忆王孙·夏词》

风蒲猎猎小池塘,

过雨荷花满院香,

沉李浮瓜冰雪凉。

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用苇、藤、竹等编织而成的凉席、藤椅、竹床等竹制用品也是古今之人皆会在夏天使用的东西,可谓是纳凉佳品。漫长夏夜,古人躺卧在竹床、凉席之上,消去暑气。

“空调房”


8.jpg

《刘驸马水亭避暑》

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

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

赐冰满碗沉朱实,法馔盈盘覆碧笼。

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古人利用水的循环流动性,在水边建“避暑凉屋”,将水能转化为推动扇轮旋转的推力,使水的凉气被送入室内,室内温度缓缓下降,跟现在的空调房效果一样。除此以外,还有贮冰降温、冷饮消暑等方式。


图书推荐















《不可不知的二十四节气常识》

作者:梅子


9.png


内容简介:二十四节气常识把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既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人文修养,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汲取各种养分,提升我们的个人内涵。


















《石林燕语·避暑录话》

作者:叶梦得


10.png


内容简介:《历代笔记小说大观:石林燕语·避暑录话》包括《石林燕语》、《避暑录话》。《石林燕语》所记为北宋以来有关典章制度,颇足援据;所录人物逸事也十分广博,向为史家所重。《避暑录话》据书前自序称,绍兴五年(1135)因酷暑难熬,不能安其室,于是每日早起,即择泉石深旷、竹松幽茂处避暑,与其二子及门生泛话古今杂事。


















《二十四节气诗画》

作者:聂锦荣


11.png


内容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传承人罗希贤老先生绘画。节气都有规律的,催它不早来,不催它也不晚到,该开花开花,该结果结果,该刮风刮风,该下雨下雨。自从秦汉二十四节气确定以来,一直指引人们的生产生活,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精气神,人类几千年活动的指向标”。本书以简洁、精炼的语言,有趣的实验和传说,精美的图画与篆刻,贴切的诗词,完美地展现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