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赞歌之河南篇
嵩山、青天河、王屋山、黄河......这片望北向南、承东启西的地域,一如镶嵌在南北交界的渡船。它吸收着截然不同的异域风情,带旅客领略着厚重而芬芳的地域文化。
“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在河南,你能点上一份上好的烩面,一品地道的胡辣汤;在河南,你能纵观被混凝土险些掩埋的绮丽山川,一睹不变的晨光;在河南,你能见证坐落在此处的十三朝古都,将久违的故土遥望。
中原文化的发祥地、锦绣山川是吾乡。让我们向曾经的河南问好,在繁花般的诗文中,见证千年历史不断淘洗的老地方。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由唐代诗人李白创作。
李白此时正客居于洛阳,夜深人静,不知何处传来的悠然笛声,一时间仿佛充斥着倪静的洛城,孤身一人的李白独在异乡,聆听了深夜响起的笛声之后,羁旅情怀不禁冲入脑中。
在唐代,洛阳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身为十三朝古都,洛阳风光无限的繁华景象可想而知。
然而在繁荣昌盛的此处,李白压抑不住的思乡之情,还是在《折杨柳》这首笛曲下一涌而出,最终凝练成了这首七言绝句。
注解
洛城: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
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
故园情:怀念家乡的情感
趣答
李白于何时聆听到的《折杨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的终章: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史思明的长子史朝义在兵败后自缢而死,安史之乱在此时彻底划下句号。这段惨痛的战争起源于唐玄宗晚年的碌碌无为,也加快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步伐。
心系苍生、胸怀国事的杜甫在听说失地复得的消息之后,不由得悲喜交加、百感交集。
这场内乱的终结,使游离官场之外的杜甫欣喜若狂。放歌纵酒,亦可是人生得意的尽欢,亦可是国家收复失地后、少陵野老抒情的赞歌。
注解
闻:听说
却看:回头看
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
放歌:放声高歌
趣答
晚唐诗人杜甫的“字”是什么?
南阳送客
唐·李白
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
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
离颜怨芳草,春思结垂杨。
挥手再三别,临岐空断肠。
赏析
李白游赏南阳送别友人时,作下了这首诗。在唐代,以酒饯别的风气已四处盛行。当亲朋好友将欲远走高飞之时,送别方会置办酒席、与其饯别,以示祝福和惜别。
“李白嗜酒,于长安日与饮徒醉于酒肆。唐玄宗度曲,欲造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与酒肆矣。”
李白浪漫轻狂的前半生华丽而引人赞叹,他对友人与亲朋的感情更是亲密无间、肝胆相照。
一生漂泊的他不只是一名逍遥自在的唐代大诗人,更是鹤立鸡群、才华横溢的伟大“谪仙人”。
注解
薄:少
坐:意为深
游子:久居外乡的人
离颜:离别的愁容
趣答
下列哪种酒在唐朝最高级?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
唐·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
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
引得黄莺下柳条。
赏析
这首诗为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
夕阳西下,厅堂前的繁花在黄昏的余晖中格外娇美,一群娇小可人的绣女用灵动的手为绣床增添光彩。一盏盏以假乱真的刺绣排列在园亭之中,竟让黄莺展翅从柳条落下驻足观看。
整首诗生动活泼又不矫揉造作,绮丽婉转而不弄巧成拙。绣女的轻巧身姿跃然纸上,刺绣的华丽模样深入人心。
胡令能将所见所得与异想天开巧妙结合,最终诞生了这首《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
注解
绣样:描画刺绣图样
娇:美丽鲜艳
拈(niān):用两三个指头捏住
床:指绣花架
趣答
以下哪种娱乐方式不在唐朝流行?
四千多年前,先人建立了夏朝;两千多年前,嬴政统合了秦朝;时至今日,我们的远亲近邻几经轮转,目睹着我们日益高涨的雄心。
中原、中州、中土、豫州......河南的曾用名在上下五千多年间不断变迁,不断续写着中原文化的辉煌。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这几大春秋战国时期的渊博学者,都在河南的四处留下过别具一格的起承转折。
我们不能忽视每一位德高望重的千古名人,也不能忽视孕育它们的故土:这片河南,这片洛阳,这片十三朝古都,这片气宇轩昂的泱泱华夏!
(图片来源:千库网、网络;文字来源:网络、原创)
更多诗词,请看晨星创文中华诗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