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立,为开始之意,立冬既表示冬季的开始,日期为每年公历的11月6日-8日之间。
“保暖御寒”
1、泡脚。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下起”。因为脚是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温度以50至60摄氏度为宜,能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2、添衣。在外出时,可以戴上耳罩或者用宽大的帽子把耳朵盖住。平时没事也可以多捏捏耳朵。
“立冬习俗”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大家也会更换新衣庆贺往来。在汉代即有此 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吃饺子
立冬吃饺子寓意是秋冬相交之时,被称为“交子之时”,而饺子与交子同音,所以这个传统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还有一说:”立冬吃饺子不冻耳朵“源其饺子与耳朵形式”,国人讲究以形补形,在寒冷的冬天吃了饺子,就不会怕露在外面的耳朵受冻了。
养冬
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
“立冬诗词”
《立冬》
李白(唐)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
王稚登(明)
秋风吹尽旧庭柯,
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
今宵寒较昨宵多。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
内容简介:自古以来,人类都希望健康,更渴望长寿。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生活的日益丰富,健康与长寿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黄帝内经〉里讲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简言之,“治未病”,就是养生。那么,怎么才能真正做到既知养生之意,又得养生之法呢?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于养生的观念就有了精辟的阐述。《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老子在他的著作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些浑然天成的启蒙式的养生思想文化运动,伴随着中国古代哲学和各种自然科学的不断渗透而不断充实,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养生理论体系,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顺应四时,效法自然”。传承于中国博大精深文化之精华,根植于中医传统的辨证施治纲领,“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理念便适时地孕育而生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天人合一,秉承天地之元气,调节人体之经脉,中国古代的历法,根据动植物的生长周期确定季节,是世界上最丰富和最富有科学内涵的历法。司马迁曾精辟地指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因此人们应该懂得如何来适应气候的变化,有效地保养身体,防御疾病的侵害。
《二十四节气知识全书》
内容简介: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事的传统历法,更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结晶,含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本书围绕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自然变化,介绍了农事气象、民间禁忌、营养食谱、农历节日、节日习俗、生活起居、养生保健、历史文化等内容,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既注重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是一本有关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家庭实用宝典。
《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知识》
内容简介:本书首先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历法、季节、物候、节令等内容,接着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各个季节的节气知识,包括农事特点、农历节日、民风民俗、饮食养生、药膳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常见病食疗防治、民间谚语、诗词鉴赏等,全方位解读二十四节气。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无论有无中医基础均能一学就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二十四节气来调整脏腑平衡、阴阳平衡,以激发人体自我修复潜能,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摆脱亚健康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