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间被分割成数个碎片,大块的时间显得异常奢侈的当下,一本能够让我们在通勤或者是睡前随手翻阅,随手放下的书,实在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很难在10站地铁之中看完整个文艺复兴运动,而睡前躺在床上,大部头的艺术史又显得过于沉重。我们需要一本既有料,又清楚,同时每个章节独立成篇,短小精悍的书。
于是《图解》出现了。无论我是作为一个艺术从业人士,还是单纯的艺术爱好者,都从中获得了不少乐趣。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对艺术有兴趣的人得空便翻上一翻。本书作者桑德拉·巴拉利(Sandra Baragli),佛罗伦萨大学哲学与文学系毕业,主攻中世纪美术史研究。在1996年获得由Cologni艺术大师基金会设立的毕业奖学金,其毕业论文的主题为中世纪的建筑和圣像画研究。曾在《中世纪》《艺术风格》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若干。
收录400多件艺术珍品,全景式呈现14世纪的28个艺术主题、40位艺术巨匠、30座艺术明珠城市。引进自意大利权威艺术出版社Electa的经典艺术史普及读物——《图解欧洲艺术史:14世纪》终于与中国读者见面。历时数年、编者权威、面向大众、广受赞誉,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欧洲艺术史,一座你手边的艺术博物馆!
《图解欧洲艺术史:14世纪》是一套引进自意大利的,面向大众的艺术史普及套系书的第一本。针对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提炼词条、高度概括、拆分图片细节、高信息量的呈现方式,带你了解14世纪——这一在文艺复兴前夜的、承上启下的伟大时代的艺术史发展图景。首创“关键词+城市+艺术家”的体例,“关键词”提炼出14世纪的28个重要艺术主题,建立读者对14世纪欧洲艺术的总体印象,如哥特式、骑士精神、托钵修会、瘟疫、礼拜堂、建筑工地、彩绘玻璃、细密画、艺术赞助等;“城市”部分介绍了14世纪以佛罗伦萨、锡耶纳、巴黎、维也纳为代表的艺术氛围浓厚、大师云集、艺术产业极为发达的代表性艺术中心,及其重要艺术作品和地标性建筑;“艺术家”则介绍了以乔托、杜乔、西莫内·马丁尼、彼得罗·洛伦泽蒂为代表的14世纪大师的生平,图解其代表性作品。以新闻学中的“where”“what”“who”3W的概念,将零散的知识关联起来,建立联系,有全景也有细节,并以图像辅助文字加强理解和记忆。
即使是对于学习西方艺术史的人来说,这本书中依然能够带来无限惊喜。毕竟,当我们在学习艺术通史的时候,只能蜻蜓点水地将每个时代最优秀的艺术家提及出来,而不得不有所取舍。然而,这常常会给人以错觉,便是艺术史是由数个明星一般的大师们所构成的。事实上,无论哪个时代,艺术世界都是由无数大师、“二师”乃至“三师”们共同造就的。大师们的作品也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在其他艺术家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终站在了时代的顶点。
这本用图极其奢侈的书,为我们讲述了很多湮没在历史之中的人和他们的故事。看完这些,才能够明白,为何乔托是文艺复兴的先声,而其他人不是。
当然,对于单纯抱着对艺术的兴趣来阅读的人来说,这本书也是非常友好的。书中的每个小节独立成篇,完全不用为了读这本书而先把艺术通史啃一遍。事实上,书中的很多章节要比现在朋友圈的文章还要短,但书中又友好地提供了足够的链接:每一个小节旁边,都会有“相关条目”或是“相关艺术家”这样的附注,将整本书像网一样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