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还能在街头看到耍猴人。那时候大人们教导孩子便说:“不要乱跑,被人拐卖了,会刮皮,再粘上猴皮做猴子,你看猴子多听话。”
前不久见到这本书,瞬间被书封面感动,大雪之中,一人一猴,相依行走。在特写镜头下,这样的生活,洒放在人间的某个角落。而这个角落,我曾久远地看见过。
《最后的耍猴人》是马宏杰的记实跟拍作品。他是《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和编辑,为了使自己镜头下的每一张照片都真实,他选了最艰难的拍摄方式——不管条件如何苛刻,完全跟随耍猴人同行。因此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这种职业精神所打动。在马宏杰的拍照中,他所尊重的,不仅仅是那些照片本身,更是照片后,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艰辛人民。
作一个跟拍记者是不容易的,需要得到耍猴人的同意。而不同的社会阶层,使得耍猴人很怕记者为自己惹来麻烦。在马宏杰真诚的商量和再三请求下,终于得到了耍猴人的同意。马宏杰开始了和耍猴人杨林贵等人的行走江湖。在我脑海中关于“行走江湖”这个概念,总是无忧畅快的。但当我看到《最后的耍猴人》中真实的行走江湖后,深深震撼的是生活的不易和生命的强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耍猴人,他们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耍猴,他们通过违章行为扒火车解决路费,他们爬上火车的时候冒着头顶2.7万伏高压线的危险,他们在没有顶棚的货运车厢逆风经历几天几夜的风霜露宿,他们仅仅用干膜当几天几夜的充饥食粮,他们背着锅碗在方便的空地做饭,他们睡在大桥下睡在建筑工地用塑料布搭建窝棚,他们随时可能被街头混混殴打被城管管教……这都是耍猴人的生活状态,在这本书中都有真实的描述和照片的鉴证。
然耍猴人有他们的道德标准和尊严,他们是耍猴赚钱绝不乞讨,他们是扒火车但绝不偷盗。他们有着与猴子温情的相依,吃饭让猴子先吃,猴子走累了便放肩上。他们有着坚硬的力量,支撑着在他们生活艰辛中,从不抱怨,仍旧欣赏。当我看到一张路过武当山,耍猴人在专注欣赏风景的照片时,我被他们所感。眼前的美景,或许生活已让他们不会产生念头踏足眷恋,却在路过的时候,专心欣赏,眼睛里都是对前面美的向往。
看了这本书,我十分敬佩作者,他为“真实”照片的付出辛苦经历。我更深深震撼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耍猴人所过的生活形式。他们贫困无助,但他们也坚定自助。他们与猴子同食同睡,一起生活,一起老去。不知道多久以后,社会上还会不会再有耍猴人。但从此我对耍猴人的认知,也有了深深的尊敬,尊敬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尊敬他们身上坚硬的生命力量。耍猴人所尊重的,是生活本身!
来源:豆瓣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