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昆德拉德的书,我总是情不自禁的对书的题目感触非常,以致于读过之后我总是就书题目而产生出许多感慨。惭愧的是,所思所想多数已经背离了原著,成为了我心中独立的部分。但是,这或许也是我衷爱昆德拉德一点原因吧。
读《生活在别处》
亲爱的朋友,不知道你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当你已经厌倦了无聊的课堂时,你为什么还能认真地记着笔记。
当你发现连大学都没有考上的某某人已经成功时,你为什么还是碌碌无为的过着平淡的日子。
当你听够了别人的成功经验时,你为什么还是对自己的生活束手无策。
或许,我们的人生恐怕真的很难突破自我的怪圈,我们每个人都很难走出宿命的漩涡。
但不知道你是否会想到——我们的生活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
我们总是情愿或不情愿地为自己勾勒一幅人生的草图,我们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幻想。我们常常在白日的梦中聊以自慰,得到解脱,或者仅仅是逃避。我们总试图在自己勾勒的人生远景图中充当主角,我们甚至为了白日的梦想而疲于奔命。生命的每一天里,我们忙忙碌碌,我们斤斤计较,我们患得患失。我们总是希望明天的生活可以靠近自己的梦想,稍有偏差时,我们便试图去修正轨迹。但可悲的是,无论得失,我们的生活却总是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只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别人的路。
生活在别处,我们为自己勾勒出的图画,不过是他人生活的模版,我们的憧憬不过是别人生活的复制品。
生活在别处,我们试图抓住的其实毫无价值,我们不屑一顾的才真的是生活所在。
活着的人害怕被问道——我们为什么而活着,将要死去的人却发现了自己应该如何活着。
生活在别处已经成为了我们活着的方式,因为别处的生活似乎清晰可见,而模仿也总比创造来得容易。
生活在别处已经成为了我们失败的借口,因为别处的生活可以被模糊,可以被剪辑,我们无需无路可退,我们只要换个出口,生活便成为了别处的别处。
生活在别处已经成为了我们死亡的嘲笑,因为别处的生活在我们身上再度复活,而活着的我们却没有真正活过。
卢梭曾经无奈地感叹过——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这里的“枷锁”不正是无奈的活在了生活的别处么?
其实,生活必定要活在别处,至少活在别处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如果你感到自己的生活已经无路可走时,那么你就完全活在了别处。或许,别处的生活看起来很精彩,很有诱惑,可是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活在别处。所以,即使你无法在别处的生活中呼吸,那也不是你的错,请不要再试图活出别处的生活,人生的路只有真正属于自己才更有价值。
总是活在别处的我们,因该停下来做个暂时的休息,休息时我们应该想想,怎样生活下去明天的我才能离自己近一些,明天的生活才能离别处远一些。生活在别处,正因为生活在别处,我们才总是会感到迷茫,因为没有人可以为别处的生活而坚定执着。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是威廉-华莱士,那么请不要隐藏你勇敢的心去面对耻辱的生活,请不要放下手中的剑而拾起地上的锄头。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是米兰-昆德拉,那么请不要为了安逸的生活在捷克而放下手中的笔,请不要忘记背井离乡来到法国才有了《不能承受德生命之轻》。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是。。。。。。
亲爱的朋友,或许我们中的多数都将平凡而无为,但是请不要忘记平凡不是失去幸福的借口。
亲爱的朋友,或许我们中的多数都必须活在别处的生活,因为我们无法成就伟大。但是请不要忘记,不要忘记你还没有努力,你还没有尝试。
来源:豆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