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荟萃

幸福是心灵的敞亮状态——评《体悟幸福》

来源:本站 | 时间:2014-04-20 17:22:34 | 浏览:1992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潘小春


       幸福是生活的最高目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认为,“幸福是终极的和自足的,它是行为的目的”。为此,“道德八书———最为紧迫的时代呼唤”丛书其一是《体悟幸福》,有其合理性以及必要性。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道德与幸福两者之间的统一。但在现实中,道德与幸福之间并不总是和谐统一的,很多时候两者并不统一,甚至相互冲突。例如,有些人道德高尚,但生活总是处于困苦之中,而有些缺德者生活得却很惬意。可见,道德与幸福的关系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我们无法轻易做出回答。


       李西顺撰写的《体悟幸福》正尝试对幸福的相关问题作出回答:幸福的真谛是什么?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与方法去体悟幸福?该书采用平易近人的叙事方式对幸福问题进行阐释。书中的标题均采用问句的形式,一方面有助于引发读者的思考,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语气,将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有助于解答道德与幸福两者的关系问题。尽管《体悟幸福》定位为大众读物,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到作者对于幸福问题的理论关切。

       对“什么是幸福”的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定义可以有两种方式: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的界定。《体悟幸福》在一开篇即正向点明了幸福的内涵,即“幸福是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是人们接近或达到人生意义时的心灵敞亮状态”。在正面阐释了幸福的定义之后,《体悟幸福》 又从逆向对幸福进行了界定。幸福不等于拥有宝马车、不等于快乐、不等于多巴胺与内啡肽的混合物等。对幸福的逆向界定,看似只是列举几个关于幸福的反例。其实,这几个对幸福概念的逆向界定有其理论及现实依据,体现了幸福与物质、幸福与快乐、幸福与心理感受等的关系,有助于从诸如“享乐主义幸福观”、“自私狭隘的幸福观”等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对幸福的偏狭理解中厘清幸福的概念。

幸福以物质作为基础,但是物质并不一定能保证幸福,即幸福与物质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以感官快乐为主要内容的幸福是功利主义幸福观的体现,在现实生活表现为“趋乐避苦”。幸福与快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幸福更多源自精神层面的快乐,而非感官快乐。在积极心理学研究日益兴起之际,关于“幸福”的科学研究也日益增多,往往将幸福简化为“某些生理激素的混合物”,忽视了“幸福是一个指涉生活意义及生命价值的伦理范畴”。这些研究混淆了事实性问题与价值性问题。

       如何体悟幸福?在辨清了“幸福”的含义之后,《体悟幸福》从幸福与自我心灵、当下幸福与未来、与父母、配偶等家人的关系、对幸福的态度以及方法等方面阐释“如何体悟幸福”。幸福既是一种主观感受,也是一种能力。

       体悟幸福,在向外求取的同时,也应着眼于向自己的内心探寻,但并不意味着“心想事成就是幸福”。心想事成要想转化为幸福时,“切不可急功近利,切不可让自己的‘心想’变成不择手段的欲望和压制别人的手段。”获得幸福需要珍惜现在,但并不意味着“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既享受当下的幸福,从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过程之中获得幸福体验,而且可以通过当下的行为获得更加美好的未来。”孝敬父母,别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这是幸福的;追求稳定而幸福的婚姻,而非“要嫁就嫁灰太狼”的婚姻观、幸福观。幸福不是“方程式”,没有一成不变的获得路径,相反,它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之境。享乐主义或快乐主义的幸福观将痛苦视为幸福的阻碍,因此人们纷纷“趋乐避苦”。其实,痛苦也有幸福的价值,而且这是幸福感成熟的重要标志,为此体悟幸福需要正视痛苦。“痛苦并幸福着”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在痛苦中蝉蜕与磨砺心灵所产生的幸福感,往往比体验愉悦时产生的幸福感更为深刻,更为持久,更能影响未来的人生。”最后,幸福是心灵的敞亮状态,是一门深藏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心灵哲学,因此“深呼吸不能解决幸福问题”。

       道德与幸福之间是什么关系?对道德与幸福关系问题的讨论,学术史上大致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将道德视为幸福的手段的快乐主义幸福观、将幸福视为德性的幸福观以及认为“德福一致”的幸福观。

       其实,道德对幸福的意义集中体现在前者对后者的促进上,较为普遍地认为道德是幸福的必要条件。

       正如伦理学家石里克所认为的:“我们的陈述显然不能断言德行能保证快乐的生活,而只能说,善行导致在生活所给定的外部条件之下可能达到的幸福。”但在实际生活中德福不一致,甚至冲突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但这丝毫不能否定德福的一致性。檀传宝教授认为,从总体上看德福一致具有必然性,即从人群中的大多数情况和历史上的大多数情况来看,两者是基本一致的。另外,从“雅福”的角度看,即从幸福的精神性这一立场出发,德福是一种等同关系,具有一致性。

       因此,我们要秉持“德福一致”的幸福观,追求幸福的精神超越属性,正如《体悟幸福》开篇所说的“希望把具备美德价值属性的‘幸福至上’的理念,推至社会风气之前台,融入芸芸众生之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