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荟萃

思考与宽容--《这个世界是有趣的》

来源:本站 | 时间:2014-03-10 15:36:59 | 浏览:2112

来源:凤凰网读书  

      小书一本,文分四季:暖风,润,清秋和冬雨。这样的小书正适合就着上海的冬雨品咂--今年二月的冬雨下得叫人心慌,于是正好蜷在被窝里,伴随书的馨香一点点宁静下来。


      先是被封面吸引,五彩的画笔与书名“有趣”相呼应。直觉上这应该是一本轻松惬意的小书。于是不觉伴着银线般缠绵的冬雨一直读了下去。总体来讲,这是一本令读者全无压力的轻阅读小集,特别适合为工作所扰的都市客。但在放松之余,又能引人思考,或跟着张颐武再次膜拜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或跟着冯骥才回忆冰心的幽默豁达,或听金满楼聊聊历史轶事,或听冯仑唏嘘现实的生存王道……

      最先吸引人的是小文的轻松笔触,继而,是作者的笔调。尽管作者不同、主题不同,却被团结在一个大的主题之下--“思考”。作者们并不把思考和思想性束之高阁,而是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对于有心的读者,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启发,将生活与随时随地的思考联在一起。

      傅佩荣在《秋思--房龙的<宽容>》里提到“如果放弃思考,人将无异于动物”。星云大师喃喃诉说着佛语,讲述关于《信仰的力量》。冯仑的《“剩”者为王》是多年商海中的摸爬滚打一点小小心得。小标题“机会不能当饭吃”“行贿是亏本的买卖”“不争即争”等带来一个企业家多年商海沉浮的从容。周有光的《看守高粱地》在“五七干校”和林汉达先生对着“一万株高粱”高谈阔论,谈语文要“通俗化、口语化、规范化”。并以译名“风流寡妇”和“风流遗孀”为例,评说大众对于通俗文化的接纳度。只有两页的小文,却写尽了文化人的社会使命感,开头的“五七干校”为铺垫,无形中又把那个不允许人有思想的年代拿出来晒晒,各种褒贬和无奈读者自知。欣赏马勇的《真实的慈禧太后:贡献、幸运与悲凉》。慈禧,一个历史上遭传统历史观唾弃的人物,在马勇的笔下“平了反”。阅读之余,作者教予读者一种更为客观看待历史、看待史实、看待传统历史观造成的“成见”。马勇的笔下,慈禧不再仅仅是一个曾不可一世的天朝头号人物,而是一个女人,一个有爱、有贪念的女人,从历史人物个体的角度看历史,多了人文关怀,少了冰冷又未必客观地说长道短。

      小书以四季而分,带着暖风体验生命的骚动是为春,浸润着生命的探索是为夏,在清冷中站出一种卓绝是为秋,银丝的冬雨荡涤出万物之始。小书配小文,小文是作者喃喃地诉说,没有强制地体例,有些行文未必严谨,却记录着作者完整的思考轨迹,有些行文轻巧、着眼小节,却透着作者的大关怀。思考之余,我们不妨变得宽容、豁达,用更宽广地胸怀接纳历史的仇怨。既然时间的浪已抹平了历史的伤痕,为何我们现代人仍要如此执念?偏囿于历史观的狭隘、先验的成见和所谓世俗的正统。

      思考与宽容,是阅读这本小书时会涓涓流入读者意识里的东西,自然而不做作。你在这里可以捡一块历史碎片(金满楼的《孙中山与宋庆龄婚事的背后》)、读一篇美文(安意如的《衣上酒痕诗里字》)、领略一点生活的温情(马未都的《修鞋》)、膜拜一下大师(张颐武的《“痴”与“才”:追怀周汝昌先生》)……归根结底,“人只不过是大自然中最柔弱的芦苇,但他是会思想的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