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同志是我非常尊敬和钦佩的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我听过他的一些报告,读过《朱镕基讲话记录》,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次又读他的《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更增强了这种感觉。
我和我的同事们常常这样说,听朱镕基同志报告是一种享受,总是听不够。他对经济形势的深入了解,对复杂问题的精辟分析,对各种难题的巧妙解决,总是说得清清楚楚。我记得小平同志讲过,朱镕基同志讲经济危机我听得懂。朱镕基同志讲得很活,很生动,一听就明白。他可以信手拈来,不回避问题,不回避困难,同时敢于揭露问题,敢于碰硬。
无论是亲自聆听他的报告,还是阅读他的两部讲话实录,我常常被他发自肺腑的语言打动,有时候读他的书甚至可以流泪。
朱镕基同志的两部讲话实录的内容精彩丰富,反映了他的从政历程和心路历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书中反映了他是怎样为人,怎样做“官”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怎样为人,应当怎么为“官”。
朱镕基同志非凡的工作能力,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性,行事果断、雷厉风行的风格,正义凛然、疾恶如仇的品质,求真务实、不尚空谈的作风,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操守,为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气质等等,都是有口皆碑的。这些优秀的表现,集中到一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人民办事,为人民做“官”,一切为了人民。他总是叮嘱我们的干部“要牢记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时刻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
不论是当市长,还是当总理,朱镕基同志一上任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把政府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廉洁的、高效的政府。不论是当市长,还是当总理,他都亲自抓群众信访工作。我记得他有一年春节视察,和大家座谈,讲了很多心里话。把群众信访工作提到“关系到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关系到我们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这样一个高度。他说:“我们听不听群众的意见,帮不帮他们办事,为不为他们服务,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又说:“信访工作是联系群众的重要的方式。我深深感到,我们离开了人民就一事无成。通过信访工作,不但能跟群众建立一种信息的联系,还可以促进我们同群众建立起血肉联系。”他在当总理期间,人民群众给他的各种信件,一年一万多封,他都亲自处理。这样的总理非常难得。
朱镕基同志是《焦点访谈》的热心观众,把它誉为“群众喉舌”。他说:“作为总理如果不去关心人民的疾苦,我当什么总理!我看完以后,必定打电话,不是打给部长就是打给书记。尽管我知道打电话只是针对几个老百姓的问题,但是我能为这几个老百姓申冤,能够解决问题,我就觉得好受一些,大事办不了,办一点小事也好。”一位日理万机的总理,对老百姓的疾苦那么上心,哪怕只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儿。这种精神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朱镕基同志到上海当市长,一上任就抓三件事儿,“菜篮子”、公共交通和住房问题,而以抓“菜篮子”为突破口。这三件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因为我在上海工作过。这三件事,都关系到上海1000多万人民的切身利益,都是人民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甚至说:“在上海取得民心主要是靠‘菜篮子’,你把‘菜篮子’丢了,我们就垮台了。”以小见大,从中可以看到他的感情在哪儿——在老百姓。
朱镕基同志在即将缷去总理职务之前,顶着炎炎烈日,又到长江、黄河、松花江、嫩江沿线走了一遍,这些是1998年、1999年闹洪水时他去过的地方。他说:“我不去看,我不放心,如果又是‘豆腐渣工程’怎么办?如果在我卸任前夕,来一次洪水把大堤冲垮了,我怎么向老百姓交代?看了以后,我放心了。”
上面我举了几个具体事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就是一个当干部的,特别是当领导干部的,心里应当装着老百姓,善于体察民情,像朱镕基同志那样关心他们的诉求和疾苦,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办事,为他们排忧解难,千万不要让那些以权谋私、贪图享乐之类的歪风邪气侵蚀了自己的灵魂,占据了自己的头脑。
2003年1月27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我认真地听了。他在讲话中说了很多语重心长的话,包括对今后政府工作的十分中肯而切中要害的期望。有一句使我非常感动,就是他说:“这是我人生历程中生命最愉快的五年,也是体会到自己还有一点价值的五年。这个价值就是,我跟大家一起,确实能为老百姓办一点实事。”
朱镕基同志从1988年2月到上海当市长,我认为贯穿在他的言行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的出版,恰逢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觉得正是时候。我想,这本讲话实录和2011年出版的讲话实录,都可以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很好的教材。(《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 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逄先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