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荟萃

历史教训:用人性和慈善引导人类发展

来源:本站 | 时间:2013-08-22 09:19:18 | 浏览:2140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 7版修订版)/[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北京大学出版社(本馆索书号:K10/7

  

作者:顾雪林   来源:中国教育报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的结尾,意味深长地分析了工业革命对全球的影响。他指出,技术革命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也给地球留下了伤痕般的印记。他赞美科学进步,同时强调与科学相关的追求需要用“人性和慈善”来加以引导。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有长达400万年的历史;而人类文明社会发展至今,不过才将近6000年的历史。6000年同400万年相比,真是弹指一挥间。如何利用浩如烟海的史籍,阐述人类历史在全球的发展,而又能让读者津津有味地阅读,这是对每一位世界史学家的挑战。

 

  从资本主义的海外扩张看今天的世界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中,摈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三分法”的阐释方法,即“古代—中古—近(现代)”的阐释方法。他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公元1500年(16世纪)以前各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的明朝时期,也是资本主义开始向海外扩张的时期。

 

  大约在中国南宋时期的12世纪,意大利便已经出现各种形式的简单汇票,弗洛伦萨城于1252年率先铸造金币,不久其他城市和国家也都纷纷仿效。渐渐地,首先在意大利,其后在北欧,出现了一些强大的金融家族。于是一种性质根本不同的经济制度在欧洲出现了,这是历史性地转向,即今天我们所称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被定义为:“一种以牟利为动机、以各种精心设计且往往是间接的方法、通过利用大量的资本积累来赚取利润的制度。”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它不仅影响了经济,还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433年,中国明朝的官员郑和因为皇帝的命令而停止了著名的远航冒险。1492年,哥伦布开始了他的发现美洲之旅。1519年,麦哲伦开始了他著名的环球之旅。但正如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所总结的,在15和16世纪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他们虽是留在国内港口的商人,但他们负责建立了很多殖民地,维持了殖民地的供给,开辟了新的市场,找到了新的土地,使整个欧洲富裕起来。

 

  欧洲向海外的扩张,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迫使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那些曾经封闭的国家和地区,先后向欧洲开放。其间,促成两次工业革命,爆发多次经济危机,引发两次世界大战……它的积极成果既包括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包括美国崛起、俄罗斯崛起、日本崛起和今天巴西、印度及南非的崛起。

相对落后地区跃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启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叙述历史的过程中,总是喜欢探讨历史对我们今天意味着什么,相关内容也是《全球通史》中最精彩的部分。

 

  在分析了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这段世界史之后,斯塔夫里阿诺斯特意提到发展中的社会“受到阻滞的领先”的观点。在他看来,在欧亚大陆这段长达千年的历史中,最惊人、最重要的发展是西欧从贫穷的、默默无闻的状态中崛起。这一时期的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教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当第一批西方人出现在中国沿海地区时,中国人认为,从这些奇怪的“长鼻子野蛮人”身上,不可能学到什么重要的东西,这导致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

 

  相形之下,西欧人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一个落后的边缘地区在从一个历史时期到另一个历史时期的转变中居领先地位,这在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人类学家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在一个世界不断加速变革的时期,适应能力对个人和民族的生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人类正面临“如何从聪明转变为明智”的新挑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的上卷于1970年在美国出版,下卷问世于1971年,成为全球许多知名高校的世界史选读教材。至今,《全球通史》出到了第7个版本,时间写到苏联解体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新版本是一本面向21世纪的版本。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新世纪需要新史学。

 

  在《全球通史》(第7版)的结尾,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味深长地分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未来的影响。他分析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伴而来的是多项技术突破,这几项技术突破是如此重大,其意义是如此深远,为此人们把它们归类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了核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革命、航天科学、基因工程、新的农业革命。他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致它不仅给地球上的居民留下了美好的深刻印象,也给地球这个星球留下了伤痕般的印记。

 

  首先,这是一种生态上的影响。即使是在人口相对稀少、十分富裕的美国,生态影响也让人震惊——为从内布拉斯加到得克萨斯潘汉多的大草原提供灌溉水的巨大的奥格拉拉地下蓄水层枯竭了;加利福尼亚的牧场和长岛的马铃薯地变成了住宅区;西北部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可怕的是,生态困境正在世界许多国家发展和蔓延。

 

  其次,对种族关系的影响。食品产量的提高和卫生技术的改进,使不发达国家的死亡率急剧下降,但出生率仍居高不下。现在,第三世界的人口增长是发达世界的两倍,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移民潮正在出现。

 

  再其次,对战争的影响。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直接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战时军事突破英国的雷达、美国的原子弹、德国的弹道导弹和美国的电子计算机。冷战时期美苏军备竞赛的结果是积累形成了一个全球大军火库,一旦失控,足以导致人类毁灭。这就是爱因斯坦警告的,我们正面临着新的“思维方式”或“空前的大灾难”之间的选择。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作出了上述警告之后,于2004年在美国去世。去世前,他再次告诫读者,迄今为止,人类已利用其卓越的智力主宰了环境,从而获得了自己目前在地球上的首要地位。但是,随着当今世界范围的社会与环境的退化,人类现在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一挑战要求他们从聪明的灵长类转化为明智的人类——即从聪明转变为明智。他在赞美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强调这种追求需要用“人性和慈善”来加以引导。他引用培根的话说,这种追求不应该是“为了自得其乐、争强好胜、高人一等、追逐名利、争夺权位,或其他任何类似的卑微目的,而应当是为了改善生活”。(顾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