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十大国粹,在世界文化之中都有着极高地位。
第43期【剑图国学课堂】带你了解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的《兰亭序》素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是书法史上最辉煌的明星,闪耀了几千年,照亮了无数人,凡学书者无不去临摹兰亭序。王羲之的书法是具有开创性的,很多前人的书法因王羲之而重新整理、创新之后较完整的形成了书法美学体系。但最重要的是时至今日,草书的写法一直是延续王羲之的规范,无人能重新规定,这就是书圣厉害之处。王羲之不光是兰亭序天下第一,他的书法理论和书法奇迹,更是一座丰碑。
不经意间的神来之笔
《兰亭序》,又被称为《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此书法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苏轼《寒食帖》、颜真卿《祭侄文稿》并称为三大行书书法帖。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由于他的儿子王献之的书法作品也广受推崇,后世便将这父子两人并称为“二王”。王羲之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等最有名,行书以《快雪时晴帖》《丧乱帖》最出色,草书则以《十七帖》最传神,代表作《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不仅是有名的书法作品,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王羲之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博众家之长,冶炼于一炉,创造出封神盖代、天质自然的行书作品,被后世誉为“书圣”。
《兰亭序》是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传说,当时的王羲之是乘着酒兴,在众人的建议下,提笔泼墨,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名传天下、精美绝伦的旷世佳作。
《兰亭序》以其清新优美的文章,道健飘逸的书法,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将其称为“中国行书第一帖”。此文主要记述了他与当时社会上的名流以及众多文人墨客,共聚兰亭、修事业的盛况。文章阐述了“死生亦大矣”的观点,并且批评了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通篇文章显然是作者有感而作,缘情而发。但是,作为一篇文集的序,还是要论述一下此次结集的目的。正如文中所说,他们“引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
然而,“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所以,他们将自己赋的诗全部收录下来,让它们流芳百世,不至于其泯灭陈迹。让其他阅览的人,能够如作者一般,生发出“死生亦大矣”的人生慨叹。
扫码观看历史故事视频:王羲之——中华书圣
来欣赏“天下第一行书”的内容吧!
《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 【朝代】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阅读推荐】
《名家写名人 白鹅的孩子王羲之》
馆藏地点:梅州市剑英图书馆少儿部
索书号:K825.7/190
简介:他是洗砚池畔的孩子,一生爱鹅,被称为白鹅的孩子。他勤奋刻苦,终有所成,被誉为一代“书圣”。曲水流觞,引出了名士们的三十七首诗。他为之所作的《兰亭序》成为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让我们跨越时空,体味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支持单位:杭州晨星创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终审:李汉兴
初审:何绮华、朱栢明
编辑:叶舒婷
供稿:潘绮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