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又到今年的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了。
今年是农历蛇年,也许大家没注意过,雷锋就是蛇年生人。
1月29日,“人民政协报”公众号发文写道:
“1941年、1953年、1965年、1977年、1989年、2001年、2013年、2025年……一个个蛇年,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可能在不少人印象里,学雷锋就是去做好人好事。其实不然,雷锋精神涵义丰富,远不止于此。
百度百科介绍称:
“雷锋精神内容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
作为一代偶像的优秀青年,雷锋十六岁就参加工作,二十二岁因公殉职,六年时间里他从事过若干职业,干过各种岗位,成长全面,成绩多样且突出。
而且,他奇迹般地实现了自己小学毕业典礼上发言时提到的梦想:做一个好农民、做一个好工人、做一个好战士和做人类英雄。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雷锋目标明确、行动有力,堪称职场的达人。
他的身上,有更多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学习。
01
他是时间管理的达人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时间是一个人最稀缺的资源,人人都需要时间管理。”
很多成功人士都会严格践行时间管理,宣称获益匪浅,并公开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
雷锋自然不会听过“时间管理”这个词,但优秀的人物往往有类似的习惯,雷锋也是时间管理的达人。
雷锋有清晰的目标设定,将时间投入到最有价值的事务上。
他始终以服务人民和提升自我为最优先等级的目标,为此甘愿牺牲休息休闲时间。
他当战士时,周末肚子疼,去卫生队拿药,再去书店买书,路过开展劳动竞赛的建设工地,主动义务搬运了半天的砖。
他当工人时,在焦化厂工地,白天劳动非常辛苦,晚上工友们经常下棋、打扑克,他基本都在读书学习。
雷锋善于规划时间安排,做事有计划严格执行效率高。
1962年7月30日,部队后勤处组织生产劳动,有的同志没按计划带工具影响了生产,雷锋意识到,“不按计划办事,害处很大”。
当天,他在日记里写道:“无论做什么,一定要事先有计划,不能盲目乱干。只有按计划办事,才能圆满完成任务”。
他的工作强度很高,但他通过有效的时间规划,既完成了运输连的驾驶、抗洪抢险等本职任务,还抽空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比如担任小学课外辅导员、到各地做报告等。
雷锋擅长利用碎片时间,经常将一份时间做到了多份利用。
建设街小学的小贾同学,在电影院等待电影开场,发现前排雷锋叔叔在专心阅读《毛泽东选集》。
雷锋就是这样不浪费点滴时间,想方设法挤出时间,他常把书放在挎包里,停车的空隙、电影的开场时间等,都是他休息加阅读的宝贵时光。
雷锋坐火车出差,主动把座位让给老人,自己去帮列车员打扫卫生,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帮中途下车的旅客拿行李,给丢票大娘买票,冒雨送母子回家……
他在出差途中同时做好人好事,以致于人们流传了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做时间管理,过的是一种将奉献精神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的生活方式,和不少人是为了提升时间利用效率、追求个人私利,有着明显不同。
通过明确目标优先级、事先做计划,利用碎片时间等方法,雷锋严格自律,最终实现了个人成长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成就。
02
他是善于学习的达人
雷锋在短暂的职业生涯里,当过农民、公务员、工人、战士,干过记工员、通讯员、拖拉机手、推土机手、汽车兵还有校外辅导员等。
他从事的岗位跨越各种领域,但每项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获得了普遍肯定和很多表彰,真正体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雷锋无论干什么,都能干出成绩和亮点,这离不开他善于学习的优点。
雷锋热爱学习,不怕吃苦,勤奋且专注。
他有段妇孺皆知的语录:
“有的人总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比如: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钻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善于挤是善于利用时间,前文已经写过;
善于钻,就是学习专注度高,愿意下苦功,能够成为所学领域的行家。
雷锋在家乡学开拖拉机时,白天跟着农学院师傅出车,当农具手,学驾驶技术;晚上回家,阅读拖拉机构造、维修保养等书籍;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还在琢磨驾驶,脚踩在桌子撑上模拟离合器,双手摆动碗模拟方向盘。
仅仅学了一个多星期,雷锋就试车成功,成为了家乡第一位拖拉机手。
雷锋善于输出式学习,并且每日复盘总结。
雷锋生前留下9本日记手稿,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63年4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首次正式出版发行《雷锋日记》,之后被无数次重印。
从《雷锋日记》里可以看出,雷锋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工作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以及自己的心理动态、所思所想。
尽管他学历不是很高,但在工作中善于学习输入知识,同时用日记复盘总结言行、思想的得失,长时期进行了输出方面的训练。
平时,他也经常帮助辅导其他同志,将自己所学教给别人。
当下著名的“费曼学习法”的精髓就在于“输出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非常有效,能够显著提升个人思维、写作等内在的能力素质。
毛泽东在1917年写过:“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学习、思考的方法和操作指南。
不清楚雷锋有没有读过这句话,但很显然,雷锋实际就是这么做的,而且学习的成效突出。
03
他是巧干工作的达人
读雷锋的故事,你会发现,他除了敬业爱岗、实干苦干外,也是巧干工作的达人。
有人说过,巧干是一种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敏锐机智、灵活精明的反映,更是充满活力、随机应变的智慧。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而照着纹路下斧,砍起柴来就十分轻松。
雷锋就善于寻找难题的“纹路”,顺势而为,克服阻碍。
1960年,雷锋在部队运输连学习开车时,因为之前被抽调参加演出队,缺席了一个多月。
其他新兵排同志基本已经学完理论课,眼看就要学习实际驾驶了。
雷锋很着急,他不分昼夜地加紧学习。
他懂得理论要结合实践才能认识深刻,车场上一有空车,他就拿着笔记本爬到车上、钻到车下,对照着机件挨个摸索熟悉。这样,他很快就从原理、构造上,把汽车的特点摸熟了。
实操课时,因为连里运输任务重,新兵排二三十人,每人每天轮流驾驶不了一次。
雷锋就和战友按照教材,画了一张汽车教练台的设计图,又按需找了一些废旧物品,打造了一个模拟教练台。
雷锋利用模拟教练台反复练习踩油门,踏离合器,挂挡,掌握方向盘。一个月后,他就通过考核,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汽车兵。
连队后来交给他一辆军用卡车,让他带着助手,和老同志们一起上工地。
1960年10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过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少先队的课外铺导员,他教育引导孩子们也很有一套。
建设街小学六年级有个男孩子,聪明调皮,成天打闹不好好学习,连红领巾都没戴上,班级中队委员们都不想理他了。
雷锋知道后,就帮着去做工作。
有次,经过连队批准,雷锋开车去郊外帮学校捡碎砖,准备修校园花池。六年级不少同学跟去了。
其他同学都在专心捡砖,那个男孩却溜进汽车驾驶室,沉迷于把玩方向盘,被雷锋发现了。
小男孩本以为要挨批评了,没想到雷锋笑着问他是不是喜欢开车,还答应回去后教他开车。
小男孩高兴极了,立刻下车积极干活去了。
回去后,雷锋果然喊他坐在驾驶室,给他讲解开车的知识,可他一点都听不懂。
雷锋这才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你看,开辆汽车都这么复杂,将来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等着你们去做。现在光贪玩儿,不好好学习,不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能行吗?你们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应该努力学习才对呀!”
小男孩被打动了,从此以后努力克服缺点,进步很大,终于加入了少先队。
1958年,雷锋被招工到鞍钢,成为钢铁工人时,曾在日记中表示:“保证以冲天的革命干劲,以百战百胜的精神,苦干、实干、巧干,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他是这么写,也确实是这么干的,无论在哪个岗位上。
04
每一个中国人,只要上过中小学,都在课堂上学过和雷锋有关的课文,传唱过《学习雷锋好榜样》,估计也都参加过学雷锋活动。
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在祖国大地家喻户晓,他的故事广为传诵、事迹深入人心,他的精神薪火相传。
小时候,我们读雷锋的故事,可能印象最深的是雷锋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
长大后,我们再读雷锋的故事,更能体会他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他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创业精神。
雷锋的故事,常读常新,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往往能看到他更多的优点,传承更多的力量。
就好比,职场达人雷锋,就非常值得我们作为榜样,参考、揣摩和模仿,不断提升自己。
有时间,不妨重温下《雷锋的故事》,学习感受更加“多面”的雷锋。
终审:李汉兴
初审:朱栢明
编辑:叶舒婷
来源:新语听书